2025-05-26

中興大學法政學院舉辦《台韓公法新興議題研究會》 聚焦氣候變遷、AI及行政數位化法制挑戰

字體大小
中興大學法政學院舉辦《台韓公法新興議題研究會》 聚焦氣候變遷、AI及行政數位化法制挑戰

稿源:中興大學法政學院/蘇新淯

為促進台灣與韓國在公法領域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國立中興大學法政學院、國立中興大學永續農業創新發展中心及國立中興大學智慧永續新農業研究發展中心於5月23日共同舉辦《台韓公法新興議題研究會》。本次研究會特邀韓國法制研究院崔桓容(Choi, Hoan Yong)資深首席研究員,以及全北國立大學法學院金度承(Kim, Do Seung)教授,分別就「氣候變遷因應之最新韓國法制動向」及「人工智慧變革時代個人資料保護法的挑戰」發表專題報告,並由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系李惠宗名譽教授、國立高雄大學法學院公法中心主任林倖如副教授、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辛年豐副教授,以及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助理教授魏培軒擔任與談人。

中興大學法政學院院長林昱梅教授於開幕致詞時指出,當前全球面臨氣候危機與AI技術的迅速發展,許多國家正進行綠色與數位的雙重轉型,法律制度如何因應,是本次會議的核心議題。林院長指出,韓國在因應氣候變遷與推動行政數位化方面的法律發展,可作為台灣的重要參考。

韓國法制研究院崔桓容(Choi, Hoan Yong)資深首席研究員指出,韓國以《碳中和基本法》因應氣候變遷,強調中央與地方政府共同承擔減碳責任。然而,韓國憲法法院認為《碳中和基本法》未設定2031年以後的國家溫室氣體減量目標,將「沉重負擔」轉移給未來世代,而宣告違憲。此外,韓國也推動綠建築、禁止高溫下戶外勞動,並導入AI應用於乾旱預測與警報系統、監控及預防森林火災等。他指出,儘管韓國立法迅速,但政策落實仍面臨政治與經濟因素的挑戰,並呼籲台韓加強氣候法制經驗的交流。

身兼韓國個人資料保護法學會會長的全北國立大學金度承(Kim, Do Seung)教授,則針對AI時代的個資保護問題發表專題報告。他指出,AI雖提升行政效率,卻對法治國原則與個資保護構成挑戰,AI若缺乏可預測性與可解釋性,即有損害難以歸責的問題。他強調,在行政導入AI設計的初期,即應納入人為監督,並由公務員承擔最終責任。雖然韓國《行政基本法》已納入自動化行政處分的概念,但實際運用仍受限於羈束處分的範疇。而針對智慧城市的問題,他也指出,AI在交通科技執法及生物辨識技術應用方面,韓國尚未全面實施,刻正積極討論相關法律界限與個資保障。

本次台韓公法研究會透過氣候法與AI監管等新興公法議題探討,展開實質的學術對話,不僅深化了兩國在氣候法制與AI監管方面的相互瞭解,也促進了台韓雙邊公法學界的對話,為未來更深入的學術合作與交流奠定基礎。

圖說:韓國法制研究院崔桓容資深首席研究員/高雄大學林倖如副教授


圖說:韓國全北國立大學法學院金度承教授

照片圖說:《台韓公法新興議題研究會》與會者合照

轉貼興新聞:https://www2.nchu.edu.tw/news-detail/id/59679
聯絡我們